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冷霜 通讯员花宣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
【资料图】
日前,广州市花都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,会上投票表决产生2023年花都区十件民生事实,涵盖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交通等多个民生领域,事关花都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2023年广州花都区十件民生实事:
1.华南国家植物园花都园区-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
2023年计划在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,充分利用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和环境优势,建设少儿科普、植物研学实践等教育基地,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校外学习生活。
2.扩大养老服务-扩大村居颐康服务站覆盖面
坚持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,2023 年12月底前,全区新增村居颐康服务站(含街镇颐康中心覆盖的7个村居)103个,实现颐康服务站服务覆盖全区232个村居,不断完善日间照料、上门服务、助餐配餐、文化娱乐等功能,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。
3.增加义务教育学位-花都区中轴线学校建设一期项目
进一步扩大花都大道以北片区义务教育学位供给,在罗仙路以北,凤凰北路以东地块,选址新建72班九年一贯制学校。2023年计划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,完成基坑开挖施工。项目新征用地面积66503平方米(约100亩),总建筑面积约53000平方米,计划总投资约3.45亿元。
4.花都区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建设项目
一是扩容改造发热门诊、提升救治能力。争取短时间实施发热门诊改造,增加诊室数量,改善候诊和就医条件,发热诊间达到100间以上,全区日接诊发热患者能力达到10000人左右。二是加强医院ICU病房建设,提升重症救治能力。三是加强转运力量,确保转诊就医需求。计划新购14台救护车,逐步提升120的转运能力。
5.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-农村厕所革命2023年提升工作
完成481座乡村公厕的管护,计划建设和改造农村公厕11座。一是对全区481座乡村公厕进行管护,按每座1万元/座的标准划拨管护资金到各镇(街);二是拟建设和改造公厕11座,其中新建7座,改造4座。
6.空铁融合示范区路网提升之机场北进场路(花都大道-山前旅游大道)工程
机场北进场路(花都大道-山前旅游大道)工程根据道路总体规划并结合道路实际交通需求,机场北出口至大广高速段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,大广高速至山前旅游大道段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。路线全长6.448千米,全线共设主线跨线桥2座,中、小桥4座,互通式立交1座,人行天桥1座。
7.优化城市水脉-城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
主要对玉棠路方渠(风神大道-瑞云路)、松园片区、新街大道方渠(工业大道-广清高速桥底)、镜湖大道(清石河-邦一工业园)、凤凰路方渠(污水所-雅瑶中路)、镜湖大道(凤凰南路-老广华公路)这六条渠箱流域范围内实施清污分流改造。沿花都城区玉棠路、松园片区、新街大道、镜湖大道、凤凰路等道路新建DN100~d800污水管约25950米,新建d300~d800雨水管约345米。
8.智慧农贸市场新华市场升级改造工程
通过开展新华市场升级改造工作,进一步优化环境秩序,提升管理效能,促进消费提质升级,释放内需潜力,建成“干净、整洁、平安、有序”市场环境。围绕市场的规划建设、基础设施、经营设施、管理设施、制度建设等方面,扎实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。鼓励按照更高标准开展智慧化建设管理,推动农贸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
9.防洪防涝智慧管理-涵洞隧道防内涝智能管控系统建设
对区内23个有水浸风险的涵隧在汛期前开展水位实时监测,实现内涝防范自动报警功能。对培正路军田隧道双向、三华隧道、田心路隧道、花东镇大龙村隧道等23个有水浸风险的涵隧安装防内涝智能管控系统。
10.智慧图书馆-青少年数字阅读体验项目
丰富图书馆的服务项目,进一步推进数字化阅读的体验。2023年,拟在花都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数字阅读体验试点,增设VR阅读等设备,寓乐于学,提升青少年的阅读体验。
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梁栋贤
校对 | 赵丹丹
关键词: